栏目分类
亲子共同成长是“爱的教育”真谛
发布日期:2025-02-03 16:38    点击次数:192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

□ 敖宇

什么样的家庭可以称得上“好家庭”?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理想的家庭教育”?这是摆在家长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日前有媒体报道,有的家长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报名“家庭教育培训班”,千方百计“寻医问药”,希望家庭和谐、孩子学业有成,结果却遭遇虚假宣传、课程名不副实等陷阱,引发舆论关注。

从“鸡娃”到“虎妈狼爸”,父母们对教育似乎总是存在这样的焦虑或那样的疑惑。对于青年一代而言,理想的家庭教育似乎不是传统教育方式中的“不打不成器”,也不是教育焦虑弥漫下的需要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报名“家庭教育培训班”才能达成的。恰恰相反,晚饭后和父母一起看书,一次交心的夜聊,一起挑战一个难题的共同成长,才是戳中年轻一代“心巴”的“爱的教育”。

什么是子女心中的“好父母”?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使青少年思想意识更加自主,相较于传统家庭教育中强调父母权威的“严父慈母”模式,当下青年一代在家庭教育中更加渴望被看见、被尊重。《2023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通过对接近17万名学生的调查指出,有不少孩子觉得,家长不够尊重自己。由此可见,从“权威式”教育到“对话式”交往逐渐成为青年一代对于理想父母和理想家庭关系的画像。

这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父母与子女的共同成长来实现。一方面,共同成长是“身与身”的交流,双方深度参与到彼此的生活之中。父母不仅要关注子女的学习和成长,还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理解子女的个性和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另一方面,共同成长是“心与心”的碰撞。对于作为子女的青年一代来说,父母们总是会有些难以理解的“老古板”时刻,以朋友圈不可见等拒绝交流的方式成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的惯用方法,却阻碍了我们深度了解父母、共同成长的机会。主动打开心扉,向父母吐露近况,试图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想法,在冲突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心”的实践打破代际隔阂。

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它不是父母对子女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场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的旅程。在这场旅程中,父母与子女在代际冲突之外,在时代的变化之下,以爱之名牵手同行。诸多像笔者一样,曾经作为被教育者的青年一代,也逐渐步入家长的行列。“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们回望过往被教育的经历时,才会蓦然发现,每一天的陪伴与共同成长才是“爱的教育”的真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Powered by 快3和值大小口诀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